青春西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社会实践

西院学子三下乡 | 探红色足迹,传民族文化,助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4日     作者:团委     字体:  浏览次数:

  岁月正当时,仲夏返家乡。为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让青年学子能得到书本以外的知识,西昌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探忆•筑梦”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团于7月7日-7月11日赴城廓风韵依然,街巷如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及其周边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探红色足迹,传民族文化,助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实践团穿越历史时空,心怀崇敬之情,沿着红军先辈的足迹,实践团重走红军在凉山会理的长征路。在缅怀与纪念先烈们的英勇壮举中思考,从长征精神中获得感悟,,再一次体会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革命必胜的精神。实践团前往会理会议遗址、皎平渡金沙江渡口追忆峥嵘岁月,弘扬长征精神。通过实地重走、学习,实践团成员切身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危峰兀立的绝崖峭壁、湍急澎湃的金沙江、几块石凳的会议现场,艰苦的条件没有让任何一位红军战士退缩,他们坚定必胜的信念,将生死抛之脑后,为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撒热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终为我们换来这盛世荣光。

  2

  3

  4

  5

  为了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志愿团走进会理(民族)实验中学“布拖”夏令营初一班级,向她们讲解红军长征过会理的故事,让她们了解更多的红色知识,激励更年轻的她们好好学习,勇担时代重任。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了青年的她们践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最坚定的信念和对党最崇高的敬意。

  6

  7

  实践团来到了久负“中国核桃之乡”美誉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龙泉村,探索乡村新变化,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情况。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带动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一直是一个难题,但我们在龙泉村看见了答案。在龙泉村村委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龙泉村的发展情况、特色产业以及历史文化。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核桃产业优势,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如今的龙泉村风景优美,硕果累累。

  龙泉村是以农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推动经济的典型代表,坚持园区、景区两区同创,打造集农业,观光,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康养休闲度假基地。这里青山绿水,阳光的洒照下,水面闪闪发光,空气中洋溢着清新的味道,仿佛将繁卡的世界抛在脑后,令人心旷神怡,猛然间,好比进入了仙境。在村委工作人员的介绍中我们意识到发展乡村不是一蹴而就的,基层乡村新的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才干青年返乡建设。通过参观学习,不仅具体的了解了龙泉村的发展也让更多人深刻感悟到青年应当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乡村振兴中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8

  9

  凉山会理七月的风飘溢着果蔬成熟的味道,位于凉山会理市鹿厂镇蜡虫村的果农家中,一颗颗紫红色、青色的脆李挂满枝头。由于七月的会理天气多变,需要及时将成熟的果子采摘,否则可能会导致果子掉落,影响品质。得知这一情况,实践团志愿者驱车前往农户家中帮助采摘。他们两人一组,分工合作,干劲十足,一边采摘一边装桶装筐,在成熟的李子坡上忙碌了起来,争取一定要赶在大雨到来前帮助农户完成采摘。在蜡虫村罗书记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蜡虫村的李子种植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蜡虫村注重种植技术的创新和管理规范化,不断提升李子品质和产量,实现了同质化李子种植向特色品种李子种植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领导是农村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也意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开创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

  10

  11

  12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人要自找苦吃,是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信息技术学院2023年暑假三下乡实践团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走红军长征路,深入农村,助农采摘,助力乡村振兴,引领广大青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乡村,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乡村发展。同时,他们也将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