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虎 |
|
来源: 时间:19-11-26 02:08:33 点击率: |
王安虎,男,藏族,教授,197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石棉县人。1997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到原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现西昌学院任教至今。现任凉山州苦荞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四川省细胞学会理事,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麦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麦类作物创新团队荞麦育种岗位专家。2002年12月获讲师任职资格,同时被聘为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课程讲师,2007年11月获得副教授资格,同时被聘为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课程副教授,2012年12月获得农学教授资格,同时被聘为西昌学院农学系教授。1997年工作至今,在西昌学院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学》和《植物组织培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承担了荞麦资源、栽培、生理生态、遗传育种等领域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对我国的野生荞麦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 一、获科技成果奖励 1.2004年,主研的“几种名优花卉的组培快速繁殖技术”荣获凉山州科学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2008年,“四川野生荞麦资源研究”荣获凉山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08年,“四川野生荞麦资源研究”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2009年,“美姑县苦荞麦资源的开发利用”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三等奖,排名第二。 5.2011年,“攀西地区豆类作物品种资调查及研究”荣获凉山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6.2012年,主持的“适应产业化苦荞新品种西荞2号和西荞3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7.2012年主持的“适应产业化苦荞新品种西荞2号和西荞3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荣获凉山州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8.2006年,“原生境保存中国荞麦资源的可行性分析”荣获凉山州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二、获荣誉称号 2008年,荣获西昌市2005—2007年度先进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1年,荣获“四川省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称号。 2012年,被聘为凉山州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2009—2012年,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013—2014年,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 三、发表主要论文 1. 60CO-γ射线辐射苦荞麦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作物杂志》,2005年第6期 第一作者 2. 四川省凉山州东部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作物杂志》,2006年第5期 第一作者 3. 原生境保存中国荞麦资源的可行性分析《作物杂志》,2004年第5期 第一作者 4. 中国荞麦的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作物杂志》,2003年第3期 第一作者 5. 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种业》,2003年第10期 第一作者 6. 发展中荞麦生产的设想与探讨《中国种业》,2004年第7期 第一作者 7.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roceeding of 10thinterntional SymposiumWild Buchwheat Resources in Sichun on Buckwheat.《Advances In Buckwheat Research》2007 第一作者 8. 60CO-γ射线辐射苦荞麦籽粒M1代性状表现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第一作者 9. 60CO-γ射线辐射苦荞麦籽粒M2 与M5代变异性状不稳定性研究《杂粮作物》,2005年第6期 第一作者 10.凉山州普格县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与地理分布《西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第一作者 11.凉山地区荞麦资源、营养价值及其发展前景《杂粮作物》,2006年第2期 第一作者 12非离体快速测定荞麦叶面积方法研究《西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第一作者 13.四川省凉山地区苦荞产业的生产优势与发展对策《杂粮作物》,2005年第2期 第一作者 14.苦荞菜的营养与疗效作用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年第11期 第一作者 15.凉山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第一作者 16、苦荞杂交方法及F1代植物学性状表型研究《西南大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独 撰 17、苦荞杂交F2代植物学性状表型研究《西南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独 撰 18、苦荞米荞一号在不同生态环境的性状表型研究《西南农业学报》 2012年第3期,独 撰 19、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调查研究《西南农业学报》 2011年第6期,第一作者 20、四川野生荞麦资源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西南大学学报》 2008年第8期,第一作者 21、四川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特性与地理分布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8年第3期, 第一作者 22、栽培苦荞麦的起源及其近缘种亲缘分析《西南农业学报》 2008年第2期, 第一作者 23、不同锌质量分数和密度对苦荞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 通讯作者 24、不同锌浓度浸种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种子》 2010年第11期 通讯作者 25、高产优质苦养麦新品种西荞3号《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独 撰 26、制米苦荞品种米荞一号及其栽培技术 《种子》 2010年第2期,第一作者 27、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西荞2号《种子》 2009年第10期, 第一作者 28、不同光照强度对苦荞主要生理特性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第21期,独 撰 29、苦荞麦同源四倍体与原种二倍体主要生理指标比较分析《江苏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独 撰 30、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西荞3号的选育《中国种业》2009年第6期,第一作者 31、金荞麦的栽培产量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西昌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 32、化杀剂青鲜素对苦荞麦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杂粮作物》2010年第2期, 第一作者 33、优质制米苦荞新品种米荞一号栽培技术《中国种业》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 34、不同生育时期野生荞麦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与变化研究《成都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 第一作者 35、浅议栽培苦荞的地理起源中心《西昌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 36、凉山地区金沙江河野生荞麦种质资源的特征与分布规律研究《杂粮作物》 2008年第2期, 第一作者 四、出版专著 1.主编 《野生荞麦资源研究》,2008.04中国农业出版社 2.副主编《中国苦荞》,2009.04 科学出版社 3.副主编《西南高原生态区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研究》,2012.09 中国农业出版社 4.参编 《荞麦加工与产品开发新技术》, 2010.04科学出版社 5.参编 《攀西豆类研究》,2010.05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6.参编 《苦荞举要》,2013.08,中国农业出版社 五、主持科研项目 1、2011.01-2015.12 主持国家燕麦荞麦产业体系项目“荞麦资源的搜集、保护与评价研究” 2、2011.01-2015.12 主持国家燕麦荞麦产业体系项目“苦荞新品种的选育” 3、2006.01-2015.12 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麦类作物育种攻关项目“苦荞新品种的选育” 。 4、2008.01-2011.12 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金荞麦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研究” 5、2012.01-2013.12 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黄酮苦荞新品种的转化应用” 6、2011.01-2015.12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六、育成苦荞新品种 1、西荞2号,审定编号:川审麦2008013 排名第一 2、西荞3号,审定编号:川审麦2008014 排名第一 西荞3号,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3002 排名第一 3、西荞4号,审定编号:川审麦2013013 排名第一 4、西荞5号,审定编号:川审麦2013014 排名第一 5、米荞1号 审定编号:川审麦2009015 排名第二 |
下一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