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西院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4日 作者:新闻网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的宝库,更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西昌学院作为凉山州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扎根凉山办学80余年,主动融入凉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三农”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 ,常态化推进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凉山广袤的高山原野,把科技创新动能播撒到田间地头,把助农增收的“真经”手把手的传给农民,助力各族群众增产增收,兑现了“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庄严承诺。
近日,由我校与四川农大联合在会理县城北镇实施的“攀西地区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片”和在绿水镇实施的“攀西地区冬作加工专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两个项目,顺利通过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攀西地区冬作菜用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示范片”挖方测产现场
“攀西地区冬作菜用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示范片”现场测产
“攀西地区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片”项目入选2019-2021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采用的马铃薯品种为经项目组多年筛选出的主栽品种“丽薯6 号”、“青薯 9号”及“西芋系列”等,面积 15200 余亩。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研究集成并示范推广了以“拌种壮苗促早发、适期播种避霜冻、高垄保水抗春旱、科学施肥建群体、防控结合重保护”为技术关键的攀西地区冬作菜用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技术并落实到位。现场测产显示,亩产达4858.37公斤,创造了四川冬作马铃薯大面积规范化生产高产纪录,亩产值可达 9000 元以上。专家组一致认为:“攀西冬作菜用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通过调控种薯质量、合理调节播期、科学肥水管理、协调单株群体关系、绿色综合病害防控等技术集成示范,示范片平均每亩单产超过 4000kg,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攀西地区冬作菜用马铃薯高产优质生产技术示范片的马铃薯个大、高产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专家验收组点赞攀西地区秋冬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攀西地区冬作加工专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研究集成并示范展示了以“调控种薯质量,适期播种避霜增早,合理密植、精准水肥构建高效群体,保健栽培、精准预防控病害,机艺融合优参数全程机械化”为主要技术关键的专用加工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并依托当地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组织实施。专家组实地查看了2170亩的示范现场,种植的是专用加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体种植规范,各项配套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长势长相良好,马铃薯薯型整齐、大小适中、芽眼浅、表皮光滑,符合加工专用马铃薯外观要求。现场测产,折合亩产达2013.7公斤;公司订单生产,亩产值可达4800元以上,经济效益稳定,增收效果明显。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利用攀西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集成示范的冬作加工专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适用、节本省工、增产增收效果突出,有效解决了春夏之交国内加工原料薯缺乏,需大量进口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马铃薯,是攀西地区传统农作物。攀西地区秋、冬季光热资源丰富,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冬季无霜冻或少霜冻的气候特征,让攀西地区具有了适于马铃薯生长的生态气候资源。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攀西地区的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不尽合理、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偏低。
西昌学院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由西昌学院党委书记彭正松教授任主任,带领科研团队,刻苦攻关,通过采取“精选良种、适期播种,构建群体、覆膜灌水,肥促化控、综合防病,避免霜冻、适期收获”的关键技术措施,项目组集成创新出了一套适于秋、冬作马铃薯生产的技术措施体系,能有效提高冬季反季马铃薯产量,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专家验收组组长、四川薯类创新团队顾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正厅级调研员研究员、马铃薯专家黄钢研究员对攀西地区秋冬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寄予厚望。他指出,“攀西地区秋冬作马铃薯栽培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技术先进适用,值得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推广应用,助力凉山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西昌学院通过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以科技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有力提升地区产业科技水平和各族群众种植技术,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转化与实践。
文/图 凉山新闻网讯 程宗萍 西昌学院党委宣传部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