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院系新闻

教师教育学院践行教育家精神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4日     作者:教师教育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培师铸魂,纵深推进“新师范”建设

教师教育学院践行教育家精神实践探索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人民之需、国家之盼。作为西昌学院师范教育历史上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学院承先启后,矢志不渝,始终坚持“播迁国黉、振兴农工;审慎明笃、学以致用;心系桑梓、扎根凉山;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西院精神,弘扬伟大的教育家精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地方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永久牌”高素质教师奋力前行。

一、涵养师德匠心,厚植教育情怀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教师教育学院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全体教职工守住教师“底线”,坚决不越“红线”,不触碰纪律的“高压线”。学院成立了以书记和院长双领导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工作、制订计划和总结、实施考核和奖惩,贯彻执行《中共西昌学院委员会 西昌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案》《西昌学院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依据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师德规范和学校师德师风规范要求,我院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将师德培训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将师德纳入教师聘用、职称评审、人才推荐、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这些制度和举措有效促进了专任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我院贺新宇老师获中共西昌学院委员会2021-2022年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为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职业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按照师范专业认证要求践行师德标准,涵养学生教育情怀,使其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学院定期举办师德教育课程与研讨会,先后邀请李源田、杜学元、宋春霞等教育界的资深专家和优秀教师分享教育经验和师德规范,以提升学生的师德认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顶岗支教活动及社区教育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教育环境中体验教育工作的意义与责任,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近年来,先后选派80余人次前往昭觉、布拖、美姑等偏远山区学校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学院注重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数字化媒体,展示师德典范事迹,创设尊师重教的学院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教育情怀,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二、回应“新师范”如何求新应变,构建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

“新师范”要聚焦问题和目标导向,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提质增效。近年来,学院学生胜任未来教学工作的素质能力为出发点,深化产出导向的教学改革,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因势而新的课程群,设置专业模块和教师教育模块。逐步探索目标引领下的精准育人模式,努力让生既具备站稳讲台的师范技能基本功,又具备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的学术专业能力。

学院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以产出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实践形式和学业评价体系,指向学生持续发展。学院不断深入调研基层教育部门,通过回访用人单位开展实习总结会专家论证等流程,按照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分别修订了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1.能够在四川各县域城乡小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研等工作的骨干教师;2.能够在中学及基础教育部门等领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及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校级骨干教师;3.能够在以幼儿园为主的保教机构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工作的区县级幼儿园骨干教师。为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线下引导与线上自主学习、校内指导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集“实践观察,实践体验,实践模拟,实践反思”为一体,打造了“学-看-训-做-研”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行4年不间断的渐进式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学院为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高效落地,实施“两并行、三结合、全过程、多样化”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1.教育实践两并行评价,在“观摩-见习-研习-实习”教学实践流程中,自评与指导教师评价并行、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并行;2.推行课程三结合评价,即标准化考试与非标准化考核相结合、基础知识考核与能力运用考查相结合、个人学业考核与团队成效考核相结合。3.全过程评价常态化,运用雨课堂、爱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对师生教学全过程进行常态化管理,采取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组内互评等形式对教学过程开展实施评价与改进。4.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多样化,从专业特点和服务地方需求出发,鼓励学生毕业论文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采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调查、行动研究、课堂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毕业论文。解决了传统学业评价“期末一考定成绩”,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能力和水平,无法有效驱动教与学问题。

三、彰显教师教育责任担当,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作为攀西地区唯一所兴办本科教师教育专业的学院,强化主责主业,面对乡村教师队伍薄弱的困境,以增量提质培养乡村地区高素质教师为主线,培育学生乡村教育情怀,打造在地化培训共同体,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在学生培养阶段开设乡土文化实践课程,以激发学生乡土意识,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乡土文化有一个整体性认识,触动学生了解学习乡土文化的热情进而丰富学生的乡土知识;以乡村教育资源融入教师教育课程来链接学生的乡土记忆,乡村教育资源的融入能唤醒具有乡村经历背景和乡土情怀学生的记忆,课程内容与乡土情感的结合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每年学院院长带队前往周边县调研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和顶岗支教需求,鼓励学生到乡村学校进行实习和支教,以缓解乡村学校的师资短缺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

因地制宜,构建在地化师资培训机制,形塑本土化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学院先后与金阳县、喜德县、越西县等教体局签署乡村教师队伍培训合作备忘录,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业务提升、“一村一幼”辅导员素养提升和小学全科教师业务培训等项目,为乡村教师职后培训注入“在地化”因子,打造本土化乡村教师队伍,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化。培训内容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当地传统文化、乡土知识、乡村建设历程、乡村教师发展知识等在地化知识的联结;同时要强化课程内容开发与在地化教育资源的联动,并在其中贯穿生动的在地化教学案例。培训形式注重多元并用、优势互补,突出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集中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培训,灵活采用案例式、探究式、情景式、讨论式、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提高参训学员的参与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课程实施实效。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将不断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作者:刘有为 陈家才 黄远春 陈梅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

联系电话:0834-3958145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jsjy@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