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生活 > 新闻动态

育匠心 智惠三农”,农业科学学院科技助力凉山猕猴桃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作者:农业科学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四川省作为全国第二大猕猴桃种植区,种植规模现已达到75万亩,年产量高达44万吨。在凉山州,海拔1200-1700 m的冕宁、西昌等地,凭借其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已成为猕猴桃种植的优势区域。因此,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将为大凉山水果产业打造一张靓丽的新名片,是其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从2023开始在西昌、德昌和冕宁都陆续发现部分猕猴桃果园中枝干出现流脓、叶片布满不规则病斑,2025年年初甚至出现毁园现象,且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其他管理问题同样突出。

2025年7月4日和5日,攀西植物医院罗懿博士等教师带领猕猴桃技术服务团队师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冕宁县等乡村果园开展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和试验,助力当地猕猴桃产业持续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7月4日,技术服务团队首先赴西昌市有家家庭农场猕猴桃果园开展评估与交流。自5开始,团队选取部分果树作为示范样本,开展疏果、修剪及施用专用膨果方案等系统管理,使示范园果实个头比生产园大50%以上,树形整齐、果实饱满,效益显著提升;此外,树势增,大大降低其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针对果园原有出现的问题,团队推动多项改进:将粗放灌溉改为喷灌系统,结合土壤墒情监测实现精准水肥调控;在果园周边种植皇竹草,有效防风并增加额外牧草收益,并减少树体受到风害造成伤口,降低病害侵袭途径。目前果园仍存在果实不匀、表面不平等问题,初步诊断为授粉不足所致。鉴于西昌3-4月气候干燥,不适宜干粉授粉,团队已向农场推荐液体授粉技术,包括花粉制备与施用方法,以改善果形与品质,同时注意花粉病原菌的消杀,防止病原菌通过花粉传播。果农对此项技术充满期待,希望明年开展示范应用。

7月5日,技术服务团队在冕宁县国宏猕猴桃种植家庭农场发现果园遭受溃疡病与冰雹双重打击,果树受损严重,暴露出修剪、清园等管理不规范问题。因此,团队提出病枝清理、园区消毒和土壤修复等应急措施。此次灾害凸显技术普及与科学防控的紧迫性。经研讨,团队专家提出,立式栽培技术可有效防御极端天气,契合政策要求,并能利用本地光照资源提升果品产量和质量。团队决心帮助该农场重建,并进一步推广溃疡病防治和立式栽培等技术,以科技支撑果园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现场调研后,团队将病样采集带回攀西植物医院实验室开展病原分离鉴定实验室检测,造成毁园的猕猴桃溃疡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同时是全球造成危害最为严重一种生物型(Psa3)。领猕猴桃技术服务团队组织相关专家,为种植户提供了防治技术方案,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此次科技下乡活动取得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一方面,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了专业技能,强化了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锻炼了严谨的科研思维;另一方面,躬身致力产教融合促进了凉山州猕猴桃产业迈向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图文 罗懿

一审一校 陈婷婷

二审二校 刘茂炎

三审三校 严光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校区

联系电话:0834-2580028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nykx@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