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5日 作者:农业科学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前往布拖、昭觉、美姑三个地方的为期三天的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对民族贫困地区的重视与关怀。更是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等方针政策。并且深刻体会到了党永远是扶贫路上的坚强后盾!而这“盾”又是由千千万万位奋斗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的优秀共产党员组成的。世间路千千,而他们却都选择奋斗于扶贫之战的第一线,用他们的行动,用他们的一生,来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履行党的义务。他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为实现百年大计,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夜以继日的努力着,工作着。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人的存在,脱贫攻坚的任务才会取得如今这样的成绩。
当然,站在扶贫之战一线中的也不仅是共产党员,还有着一群可亲可爱的大学志愿者支援团,他们有的是学校组织的,有的是社团组织的,但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
如今,在党的领导,各位立志要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第一书记,各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布拖县采哈乡延务村的贫困率已从当初的20%多降到了现在的1%。同时也进行着加工型和本地土豆品种的研究和发展并形成了布拖的特色产业。为了提高布拖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更是与江油形成了对口帮扶策略,即在布拖种植附子与半夏,和选送初、高中生各50名到江油学习,江油派老师前来教学等。扶贫的成果在美姑县的洛俄依甘乡阿卓瓦乌村中更是突出。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百年之计,以教育为本的思想。不仅是一村一幼,而且所有幼儿的一切费用都是免除的。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也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且做到了道路村村通,安全饮用水户户拥等。并且实施了“1+X”的扶贫模式,即核桃+山羊和鸡苗与土豆新品种,为村民解决了无种苗,无新品种的问题,不仅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一定的生活水平。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几乎所有贫困山区的百姓都已是“两不愁,三保障”的状态。但各个地方的三保障中的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都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现在最缺,最需要的也是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若想要早日脱贫,则需以教育扶贫为本,提高百姓的文化水平,以及改变老百姓等、靠、要的思想,并将科技扶贫辅之,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发展经济水平。
如习总书记所言,如今的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了,虽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建设之路上布满着荆棘,但我们拥有着坚强的后盾!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就能在这场脱贫攻坚的大战中大获全胜,彻底的消灭贫困,建成真正的、全面的小康社会。虽然道路漫漫,但我们的脱贫之心依然坚决!希望我们都能为脱贫攻坚之战出一份力量,相信只要众志成城,黎明便在眼前!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