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苦荞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顺利通过州级专家验收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6日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1年8月6日,厅州共建攀西特色作物研究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喜德县贺波洛乡实施的“苦荞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顺利通过凉山州农业技术专家的验收。

“苦荞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是针对当前劳动力资源紧张、土地撂荒严重、生产性投入大、苦荞麦产业薄弱等农民群众生产上“急难愁盼”关键问题,认真对比研究分析“全人工栽培技术”,“人工均匀撒播苦荞种子+旋耕机浅层覆土+后期工人收割的半机械化栽培技术”获得的经验,进一步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炼总结提出“人工均匀撒播苦荞种子+旋耕机浅层覆土+机械化收割的全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在25度以内的缓坡类型耕地内,每人每天平均可完成工作量为40亩。喜德县贺波洛乡展示结果表明,从播种到收获采用此技术,工作效率是全人工栽培的121.2倍,是半机械化栽培的83.3倍。

该技术通过选用成熟期基本一致、抗倒伏和抗落粒的苦荞品种“西荞1号”,收割后可以及时晾晒,降低了人工收割苦荞时在田间存放晾干的霉变风险。现场实收结果,该品种的产量比当地地方苦荞品种的产量每亩高55.1%,且苦荞籽粒成熟一致性高,籽粒饱满度好和秕粒率低。在苦荞麦收获现场,苦荞麦植株被送进机器内,粉碎后的苦荞麦秸秆从机器后边的出口喷出,一次性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清选和秸秆粉碎还田多项作业。荞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了农时季节,有利于后茬作物的良好生长,为苦荞麦产区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验收现场专家组提出建议: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苦荞麦产品“量质双升”的总体目标,围绕土、肥、水、种、药等生产要素,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探索苦荞麦生产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典型模式,进一步加强“人工均匀撒播种子+旋耕机浅层覆土+机械化收割”的苦荞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在全州苦荞种植区平坦生态区和缓坡生态区的应用,加快构建苦荞麦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活动现场图片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