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 作者:外国语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按照学校要求,在10月23日-10月30日期间,外国语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通过集中和分组学习的模式开展了理论学习会,分别学习了五个文件精神,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的《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讲话,《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和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具体组织学习情况如下:
一、集中学习
10月23日中午1:40,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六兰组织全院教职工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她介绍本次会议主题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推进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和相关内容,即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她指出陈宝生部长的讲话言简意赅,是对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的通俗表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系列讲话和论述的高度概括,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进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现状的一次重要研判,对待我们的学生和教育理想要不忘初心、回归本然。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制定方案
外国语学院按西学委[2018]85号文件规定要求,经党政领导商议,拟定了外国语学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工作实施方案。本学习、讨论活动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在10月30日前,要求教职工分散自主学习,个人自主学习与微信群、QQ群集体研讨相结合并撰写心得体会;第二步是在11月上旬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并在集中学习之后,分教研室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三、方案实施情况
1.10月24日,外国语学院通过oa将外国语学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工作实施方案和学习的五个文件发给全院教职工,要求全院教职工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五个文件精神,针对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部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每人撰写1篇5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在10月30日以前上交到办公室主任杨艳老师处存档。除长期病假的一名教师和在职离岗读博的三名教师外,其余教师均按时上交了学习心得。
2.2018年11月1日,外国语学院按工作实施方案,在外文楼N3106教室组织教职工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开展了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本次会议,由党总支副书记杨六兰主持。会上,外国语学院院长黄涛教授、教务科副科长陈怀志副教授、教师代表甘岱侠副教授、洪洁副教授等同志,分别代表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和专任教师做了交流发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了让教职工作进一步的深入交流,我们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由各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各教研室人员围绕西学委[2018]85号文件规定讨论的10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总结如下:
大家认为:
1.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这些都为学校和学院的教学改革,教师的奋斗目标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2.教师应回归本质,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必须明确,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不应该片面强调科研,应该提升教学水平,多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创新,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我们应推进“课堂革命”,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如: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向课堂要质量效益。
3.实施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真正以学生产出为中心,反映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进学业评价,适当给学生“增负”,使学生回归学习本分,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刻苦读书学习。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对大学生既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要改变考试评价方式,严格过程考评,通过鼓励学生选学辅修专业、参加行业考试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4.辅导员们认为要重视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的稳定,要增加辅导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机会。
5.学校和教师本人知识要不断更新,从而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可与国内、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高校结盟,定期对本校一线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学新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模式创新的能力。对目前本科教育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制度要创新。如在拟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学时,降低相应的理论课程占比,转变本科生大部分“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社会认知,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创新实干人才。
6. 教师的考核标准及评定执行对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大,应当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让广大教师积极、认真、专心上好课程。改革现有教师评价体系和改革绩效考核体系,回归教师的教育本质,以教学为本,科研应列为额外奖励,亦即鼓励教学有余力的教师课余时间完成,而不是把高校变成研究所,一切唯科研论,以致有的教学能力较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却无法通过考核。
7.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推行“N+1”评估方式。大学外语课程考核推行“N+1”评估方式。“N”是教学过程各环节N个多元化形成性评估,原则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40%。“1”即期末终结性评估,原则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70%。推行校本统考或校际联考。针对基础阶段通用外语课程,颁布终结性评估校本统考考试大纲,制定考试组织实施流程与管理细则,实施校本统考或校际联考并进行机器阅卷和封闭式集体阅卷。同时加快大学外语试题库建设,条件成熟时推行计算机网络化测试。
杨六兰副书记认真聆听并总结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教育强国的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任极具挑战性,回归高等教育梦想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中国的大学要有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一份特殊担当、特殊使命和特殊情感,想国家之所想,做社会之所需,要实现自身发展与国家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实现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实现批判精神与建设精神的有机统一。她希望全院教职工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思想,结合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真正将“四个回归”落实到今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学院各项工作中来。
在集中学习会上,黄涛院长率先做交流发言
教研室分组讨论会上,老师们踊跃发言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