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现在,就请跟随西西的脚步,一起来做党史知识问答。西西本周准备了10道题,每一题都有解析,看看你能对几题。  答案: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使党的路线、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的根本保证。 答案解析: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毛泽东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来的,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正是有了这三大优良作风,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国以后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中,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遭到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要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也就是毛泽东所概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恢复和发扬起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整个事件过程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答案解析: 重庆谈判是指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为了解决抗战胜利后的国共两党关系而举行的一次重要谈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内外形势随之发生急遽变化。由于全国人民强烈希望和平建国,同时美、苏间在中国问题上互相妥协,蒋介石为了赢得内战准备时间,于8月中下旬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8月2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立即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时,中共中央发出《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受到各阶层人民极其热烈的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中国共产党此行的目的就是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 (1)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2)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3)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4)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 答案解析: 1945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谈判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谈判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在重庆曾家岩签订《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该会谈纪要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等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谈判中未能达成协议的,主要是解放区政权问题、国民大会问题。中共所领导的军队的整编问题实际上也没有解决。 《双十协定》公布不久,即被蒋介石公开撕毁。尽管如此,但《双十协定》的签订是有其意义的,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13日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正式颁布。 答案解析: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指1947年9月13日,由全国土地会议所通过的土地改革法规(同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中共中央在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中指出: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据有约70%~80%的土地,残酷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仅有约20%~30%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但肯定和发展了1946年五四指示中提出的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其中对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和实行,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但是,大纲规定的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的办法,加上对某些政策界限规定得不够明确和具体,导致了各地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一些“左”的现象,特别是侵犯了中农利益。因此后来在新区和全国范围内土改不得不加以纠正。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歼敌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答案解析: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解放军在塔山、虹螺岘一线对敌东进兵团进行英勇阻击;敌西进兵团也被解放军顽强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东北地区。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国民党军队向关内的退路已被切断。蒋介石仍严令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夺回锦州。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立即从南北两翼合围包括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廖兵团。10月2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10万人,生俘廖耀湘。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D.西柏坡 答案解析: 1949年3月5日到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即:“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资料来自《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解析: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开幕。关于国名问题,毛泽东在当天的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过去,中华民国是名不副实的。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二天,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把“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列为筹备会的一项中心任务。 国名问题是新政协筹备会在筹备政协会议期间讨论与协商的一项中心议题。其中,以第四小组为主,在讨论“政府组织法中的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称问题提出了三种意见。一是“简称中华民国”说,二是“中华人民民主国”说,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说。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之前,周恩来于1949年9月7日向政协代表作了《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其中就国名问题解释说:“在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草案上去掉了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民主’二字,去掉的原因是感觉到‘民主’与‘共和’有共同的意义,无须重复,作为国家还是用‘共和’二字比较好。今天,为了使国家的名称合乎国家的本质,所以我们的国名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新中国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资料来自《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解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是由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答案: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5)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答案解析: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该文总结了中国革命100多年的经验教训,论述了新中国政权的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职能及其最近与将来的任务。 毛泽东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先是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是在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驳斥了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是:在国内,唤起民众,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在国外,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他同时明确说明:“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此文最后强调,“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篇文章提出了有关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辉煌岁月: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  答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的胜利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了主要障碍; 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继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资料来自《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 知党史,才能更加自觉牢记初心 明党史,才能更加坚定担当使命 本次旬刊一共十道题 你答对了多少道呢? 学党史,我打卡 亲爱的西西们,我们下期再相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