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3日 作者:新闻网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11月28日,由西昌学院、四川大学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后扶贫时期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在西昌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多所大学的著名专家、教授莅临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
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教授,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小虎教授,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苏正清,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揭筱纹,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继瑞,四川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向玉成,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元鲁,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璋,贵州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北明,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跃,重庆师范大学研究员余俊彤,西昌学院副教授熊金银,西昌学院教授巩发永,广州工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颜财发,西昌学院科技处处长董洪清教授,凉山州螺髻山旅游景区管理局局长李进,西昌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沈光涛,院长郑晓慧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大会开幕式由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曲木伍各教授主持,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小虎教授致辞,凉山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苏正清到会讲话。
陈小虎介绍了凉山的富集资源和西昌的五张名片,并且围绕主题提出民族地区扶贫先扶智,扶贫工作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后扶贫时期。
苏正清结合凉山州实情,提出要加快文旅扶贫建设,汇集农民群众,巩固成果,结合“十四五”规划,实现文旅融合,以助力乡村振兴。
正式会议由郑晓慧教授、向玉成教授、谢元鲁教授、王成璋教授分段主持,揭筱纹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后扶贫时期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主题作了交流发言。
四川大学教授、博导揭筱纹就“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 ”进行了主题发言。她解释了乡村旅游的生态性以及类型、模式、目的地开发主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表明乡村旅游“三维生态”缺一不可。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继瑞认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于旅游发展意义重大,应加快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元鲁围绕“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主题指出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影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象,并对同质模仿、内涵浅薄等方面提出批评。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璋对生态脆弱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与生态庭院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说明,他表示,原住民应对外来投资保持理智,着力打造品牌特色,助力产业发展。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北明就“乡村振兴的旅游实施路径探索”主题提出,乡村振兴主平台是田园综合体,旅游发展需要现代农业产业园、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等载体形成合力。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跃从“旅游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主题出发,阐释并分析了现代在线旅游相关APP的商业模式特点、美国兴起的旅游投资模式与OTA发展趋势,同时为凉山州旅游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员余俊彤以“文化创意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为主题作交流。他对国内外乡村旅游模式的异同、特色农产业主导、多元乡村文化组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西昌学院副教授熊金银从“文化旅游振兴乡村——基于凉山民族地区的思考”为主题出发,一是强调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差异与联系,二是思考了凉山民族地区文旅产业振兴乡村的条件。
西昌学院教授巩发永系统分析了凉山州特色农产品及特色,他表示特色农产品应当保持多样性、品牌性,并且要提前做好景观农业布局。
广州工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颜财发从凉山州概况、乡村振兴的概念、文创旅游的概念出发,并针对民族地区示范村发展文创旅游的系列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教授到会讲话。强调道,第一,西昌学院旅游扶贫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今后要继续利用优势资源,立足凉山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组织专业人才;第二,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转型的有效衔接。最后,对在研讨会上作出精彩报告的专家们及各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图/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 钟雨婷 叶子靖 廖崇禧
打印本页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