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被命名为第七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发布时间:2023-03-01 11:33:42 内容来源: 作者:新闻网  浏览次数:

  近日,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七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及五年期满复核通过对象的决定,西昌学院被命名为第七批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西昌学院是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高校,拥有“各族师生大家庭”的天然地缘优势,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凉山州民族团结进步单位等多项表彰奖励。

  

  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细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旗帜鲜明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健全完善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体系和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体系,有效发挥关联学科的引领作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的浸润作用,开创出各族师生共居共学共进共乐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一、大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昌学院师生涵盖汉族、彝族、藏族、回族、傈僳族等多个个民族,是得天独厚的各族师生大家庭。学校将“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贯穿师生成长发展全过程,分层分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活动。

  

  彝语言文化学院学生正在上思政课

  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思政课的主阵地优势,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入耳入脑入心。

  着力加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课建设,开设《红军长征过凉山》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设立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

  

  思政精品项目申报通知

  自建校以来,连续多年举办新生达体舞比赛、彝族年篝火晚会、彝族年晚会、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等,参与人数年年创新高,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进一步提高。

  

  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之:民族团结进步公约学习活动

  

  新生达体舞比赛

  

  彝族年篝火晚会

  

  彝历新年晚会

  将课上思政教育与课下日常教育相结合,召开主题班会、党团活动日,开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融情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三层次六结合”禁毒防艾教育模式,每年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深入凉山17个县市开展宣传教育,助力彝区“禁毒防艾”攻坚战。2018年,彭丽媛大使到校参加“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活动,充分肯定了学校在“禁毒防艾”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并为学校“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青春红丝带”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四川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金奖。

  

  彭丽媛教授为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

  

  青春红丝带志愿者给彝族老乡做禁毒防艾宣传

  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的报告。组织师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在观影、品读中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校党委书记彭正松主持,召开国家形势安全宣讲大会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田钒平博士主讲《学党史、感党恩,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视野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点问题与应对策略》讲座

  

  学校开展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二、全方位融入:涵育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

  学校充分利用凉山民族团结红色文化资源,高标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组织师生赴彝海、红色冕宁纪念馆、礼州会议遗址、三河村等开展党史学习现场学习,在传承长征精神和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昌学院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站

  

  党员干部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展参观教学

  

  学生代表参观凉山州脱贫攻坚展览馆

  

  西昌学院第一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参观凉山州建州七十周年成就展

  利用“两微一端”多媒体矩阵,创建西昌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站,广泛在师生中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六个相互”教育,大力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各族群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校园条件,使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学校和谐向上,无民族极端事件发生,于2020年获评“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

  

  着力推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师生积极投身到普通话推广,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美化等社会实践活动中,用文化的力量构筑起各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镇小学开展“格桑花”社会实践活动

  

  行政管理专业前往泸沽湖开展校外课程实训

  

  布拖县乐安镇中心小学进行七彩假期活动

   

  西昌学院荣获第十届“爱我祖国 兴我中华”民族院校大学生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

   

  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8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大力宣传各族师生中涌现出的典型和相互关爱的事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各族学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着力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近5年来共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200余人。

  

  西昌学院吉克小江(彝族)同学作为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大正式代表团体参会

  三、多学科融合:弘扬伟大民族团结精神理论成果

  学校加快重点民族学科建设,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学科加快建设,在彝族语言文学、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教育等学科领域建成了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族研究特色学科群。

  

  

  不断强化民族团结和发展的研究合力。成立“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民族山地经济研究中心”“民族团结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造就了一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本土专家型人才队伍。近三年,获准立项国家社科、自科基金民族类项目13项,省级科研课题20项。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支格阿鲁展厅——彝文书法厅

  

  四川民族山地经济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

  大力加强彝族优秀文化研究。编撰《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丛书》等,发表《凉山彝族易地扶贫搬迁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断裂与对接: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自觉——以四川彝族为例》等著作40余部、论文100余篇。获四川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2项,省哲社科等多项奖项。

   

  彝族文化专家作品

  持续举办民族团结与发展的各类学术活动。连续两年召开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每年均面向校内师生开展民族团结系列讲座。先后获“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0年成为国家民委、教育部、四川省政府三方共建高校,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三方共建高校。

  

  后扶贫时期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研讨会

  

  深度贫困地区能力提升学术研讨会

  四、常态化帮扶: 践行“两个共同”的价值追求

  西昌学院身体力行践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庄严宣誓,立足凉山客观实际,探索出了一条以人才、智力、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综合推进的常态化特色帮扶模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专业必修课程,形成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新常态。编译彝汉双语《民族团结教育知识100问》《彝族传统道德教育》等教辅资料,形成点面教育新形式。在招生中严格执行民族加分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民族考生专业志愿,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少数民族学生4984人,占比为24.6%,其中州内彝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的85%。建成四川省唯一的“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和“四川省彝汉双语师资培训基地”,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覆盖四川省所有少数民族聚集地(“三州两区十七县”),涵盖省内所有族别,是省内民族地区学生求学升造的重要基地。

  

  学校专家赴布拖县采哈乡开展农作物生产技术培训

 

                            美姑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                            本土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

  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开展州内继续教育培训。招收“本土人才”计划学生,滚动式、定向、批量培养民族地区亟需人才,承担四川省民族地区免费师范生培养任务,为凉山州政府订单式培养园林技术、核桃产业战略专科人才,确保民族地区特殊人才的有效供应。2019年以来,进行了全州党政干部、农村种植养殖技术及管理人员等培训67期,培训人员28734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州内县处级干部的50%、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的80%、高层次农牧人才、水电和建筑领域技术骨干及高层管理人员的85%均毕业于西昌学院,学校已成为凉山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马铃薯种薯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基地

  

  农学专家在美姑县魔芋种植指导

  广泛开展民族地区志愿支教、志愿扶贫、志愿公益等实践活动。长期开展“6+1+1”彝区顶岗支教、“一村一幼”“姚基金”志愿支教等活动助推教育扶贫。“一村一幼”志愿支教项目被教育部“高校定点扶贫典型案例集”收录。广泛组织学生参与凉山志愿公益活动,不断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先后组织13400余名学生参加CCTV春晚凉山分会场演出、2021央视中秋晚会、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西昌邛海湿地自行车赛和“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凉山州七十周年州庆庆祝活动等志愿者服务。

  

  西昌学院开展“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

  央视秋晚志愿者正在工作

   

  参加凉山州70周年州庆活动志愿者

  大力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中,西院先后有49人主动驻村扶贫,是全省高校驻村扶贫人数最多的高校,其中超过七成的扶贫队员为汉族,这正是得益于学校长期的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和扶贫队员多次获省州表彰,学校先后获“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自觉肩负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页面

安宁校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13

邛海校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 邮编:615000

邮箱:xcxy@xcc.edu.cn

管理入口

网站维护: 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招生咨询:(0834)2580038

就业咨询:(0834)258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