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心理意义:清明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节气和节日,这内涵里最厚最重的,便是“慎终追远”“追思先人”。这天是中国人祭奠祖先、认祖归宗的日子,人们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送上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清明节也有很多心理学意义,它可以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疗愈的最佳时机。  《清明》这首诗从字面上讲,诗人在描述清明时节春雨飘飘,路上的行人魂不守舍,思绪难断。而从心理学上讲,雨纷纷指的是人们内心残留、纠结的未完成事件,在清明这样的季节里纷然涌动,是时候面对、理顺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个季节把自己内心纠结理顺,放下过往,开始新的一年。是的,清明节有很多心理意义,或许它可以是一次难得的心灵疗愈。  清明我们一起来一次心灵疗愈。通常人们很不情愿割舍与死去亲人的关系,心理学称为分离性焦虑。清明祭祀仪式恰恰提供与死去亲人建立情感连接的机会,把那些还没有整理好的悲伤、愤怒、委屈、无助、恐惧、内疚等通通拿出来,用文化接受的方式把它们象征性的表达、宣泄。正如一首古人悼亡词所说:“南北山上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个节日,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愧疚,内心的伤痛总是难以抚平,你可能还在自责自己,还在耿耿于怀,而这样的你总是不能放下自己,你的生活总是被影响。要不,我们一起利用这个清明节假期,来一次心灵疗愈。 来一次有仪式感的告别,释怀不良情绪,与自己和解,感受与家族成员在一起的温暖和支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强化感恩心理,获取生命智慧,勇敢前行,感悟生死,珍惜当下,走进自然,感受春的气息 (转载自福建中医药大学,有删改,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