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园网始建于于2000年“四校合并”之前各校区的校园网建设,经过2004年“四校合并”之后十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校园网络覆盖了北、南、西校区,基于校园网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逐渐丰富和完善。特别在“十二五”期间,根据《西昌学院“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2011-2015)》,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加大投入,与凉山移动公司签订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得到全面实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学校信息化建设坚持“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个集中”、五个“统一”,即以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及其应用为核心,以数字化学习与校务管理系统为重点,进行数据集中、设备集中、应用集中,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硬件建设和软件积累方面得以不断完善和更新,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有效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水平。
一、宽带网络实现全域覆盖
学校校园网已经有教育网、公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个出口链路,其中教育网IPv4带宽10Mbps,办公教学及家属区带宽600Mbps(中国电信),北校区公寓网总带宽2Gbps,南校区公寓网出口带宽100Mbps(中国联通)。校园网已形成了覆盖三个校区全部教学、科研、学生宿舍、家属区等区域的所有建筑物,基本实现了高速安全的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IPv4网络。此外,中国移动投资的无线校园网已经实现了对全部(北校区、南校区、成教院电大)教学、科研和办公楼宇的覆盖。建成了1个专业化的网络和数据中心机房,统一管理的公共服务器近100台,校园网信息点约7000余个,注册用户数达万余。
二、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具备一定基础
学校立足校园网,提供稳定的门户网站服务、DNS 服务、计费服务、Email 服务、FTP 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教学科研资源方面,目前已建设有50多门网络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其中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和校级精品课48门;建立了西昌学院品牌专业网络资源导航库、西昌学院重点学科导航库、科研成果库、攀西特色农业数据库、民族地区特色文献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引进了CNKI、超星、维普、万方等优秀数字资源30余种;完成北校区、南校区及东校区图书管理系统的整合。
三、信息化校园应用不断丰富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学校各项业务系统逐渐建立。OA办公系统(用友软件)实现了我校无纸化办公;“教务管理系统”(杭州正方)实现了我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学工系统(杭州正方)实现了我校学工管理;图书管理系统(江苏汇文)提供了图书的采购、编目、查询、借还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校报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安全监控、标准化考场等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学校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基于校园网的“一卡通”系统已经得到应用。
四、门户网站成为学校主要展示和交流渠道
学校门户网站是校园网的首批应用项目,历经三次(四校合并前、系部组建、二级学院成立)改版,功能不断完善,在学校四校区实质性合并、促进网络办公和联系师生与社会各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门户网站采用类似于站群的解决方案将学校的门户网站与各二级学院的门户、职能部门的门户进行整合,强化了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及网站的安全,是学校对外宣传展示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
五、初步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在建设校园网和应用系统时,安全管理体系也逐步建设。2015年将对全院多个信息系统的进行安全定级。成立了“西昌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以《西昌学院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西昌学院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西昌学院校园网络信息发布与管理制度》、《西昌学院学生公寓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规定》、《西昌学院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校园网管理机构体系、总体规范、监管方式、职责划分和安全保障的具体措施,初步形成了校园网“校、院(部)、个人”三级管理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