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艺术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生活 > 院系新闻

“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 | 织梦彝乡,绣绘未来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4日     作者:艺术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坝村位于凉山州喜德县鲁基乡,曾今是凉山州典型的贫困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对口支援下中坝村成立了一支在家务农的女子彝绣队伍。彝族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它不仅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更是该村村民能够掌握一门致富手艺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该村从事彝绣工作的村民锤炼技艺、提质增效,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彝族非遗手工艺传承创新工作坊成立了“振兴彝村·彝绣入家”促进团,该团由工作坊骨干师生组成。

2024年7月16日至17日,“振兴彝村·彝绣入家”促进团师生走进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送“文化”下乡,开展了题为“‘绣’出彝风彩,‘包’藏民族情”的非遗刺绣培训,帮扶该村彝绣产业,推动传统彝绣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彝绣产品,促进当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图为促进团在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进行彝族刺绣非遗培训

7月16日上午,“振兴彝村·彝绣入家”促进团艺术学院师生为当地彝族刺绣从业妇女开展了彝绣工艺色彩及针织工艺教学,教学详细讲解了彝绣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方法、从精进技艺、创新设计等方面讲解了抽绳袋和香包制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纷纷拿起针线,认真规范彝绣的基本技巧。下午,促进团师生还进行了缝纫机操作培训,让车间绣娘掌握现代缝纫技术,提高刺绣效率。期间,促进团师生还通过知识普及和彝绣家访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坝村彝绣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帮扶方法找方向。

                                                                 

图为促进团团队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抽绳袋的结构

图为车间绣娘在学习缝纫机操作

7月17日,在促进团师生的指导下,绣娘们运用前日所学知识,制作出了精美的彝绣抽绳袋、香包、挂饰等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将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迎合了当前市场的需求,有助于彝绣产业链的推广,更有利于中坝村生产经济的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图为车间绣娘展示自己制作的彝绣成品包

图为“振兴彝村·彝绣入家”促进团合照

此次开展的题为“‘绣’出彝风彩,‘包’藏民族情”的非遗刺绣培训,不仅让当地彝族妇女掌握了更加专业的刺绣技艺,加强了西昌学院师生与彝族同胞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也让当地绣娘掌握一门非遗手艺,提高了她们的就业率和家庭收入,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对于促进团师生来说,更加了解彝族刺绣与文化的创新融合,增强了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

乡村振兴更需要文化振兴的支撑,而彝绣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创新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团师生也将继续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图  |  艺术学院  张志强

文  |  艺术学院

排版  |  网络部  周如宇

核稿  |  沙建雄

责编  |  董华芳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

联系电话:0834-2581701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ys@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