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牧草植物广义上泛指可用于畜牧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型、藤本型及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型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上仅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以豆科(Fab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种类最多,也包括一些杂类科。  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中国多样的气候、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牧草植物种类和其分布广泛的特征。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全国主要栽培牧草的野生类型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名录》、《中国珍稀濒危饲用植物》等6个重点保护名录,中国牧草植物资源总计246科1,545属6,704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科5属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9科14属16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28科27属41种。中国和地方牧草特有种7科100属320种,其中,禾本科52属182种,豆科27属83种,杂类科21属55种。  小冠花 Coronilla varia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牧草植物在中国草牧业发展、种业竞争力提升、农作物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牧草植物可用于培育具有优质、高蛋白、抗病(逆)性强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牧草植物对促进草牧业的绿色发展有关键的支撑作用。牧草植物还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可作为引种驯化和改良牧草、饲料作物及农作物的天然基因库,为草种业科技原始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农作物种质创新改良的源泉。  山竹岩黄芪 Hedysarum fruticosum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牧草植物中珍稀濒危种类大多为特有种,或是常分布在气候环境相对恶劣或生境特殊区域的植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和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二者皆属于中国特有种,是优质的牧草植物和作物的野生近缘种。沙芦草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分布范围较广,而华山新麦草只分布在陕西华山,分布区域极为狭窄。  沙芦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珍稀濒危牧草植物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和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荒漠和戈壁滩涂,所处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具有极强的干旱耐受性,可用作固沙植物。  裸果木 Gymnocarpos przewalskii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四合木 Tetraena mongolica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此外,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等植物,都是草原及荒漠重要的野生牧草植物。霸王、沙拐枣对解决当前荒漠饲用资源缺乏和荒漠地区畜牧业生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除也有固沙作用外,还极具观赏性;半日花是强旱生植物,为古老的孑遗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的草原化荒漠区,花色艳丽;阿拉善苜蓿(Medicago alaschanica)是重要的优质牧草植物,为贺兰山山麓特有种,分布区极小,种群数量少,野外已很难见到,可能已处于灭绝状态。  半日花 Helianthemum songaricum 图片来源: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阿拉善苜蓿 Medicago alaschanica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特有牧草植物分为中国特有和地方特有两个类型,植物种类计有320种,其中中国特有牧草植物213种,地方特有牧草植物107种,包括禾本科184种,豆科38种,杂类科98种。在这些特有种类中,部分种类属于中国已经评定的珍稀濒危植物,部分还未进行濒危等级评定,但是作为中国的特有资源,加之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作用,即使没有进入珍稀濒危保护名录,也应予以重点保护。特有种的分布范围一般比较狭窄,例如,宽叶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vbotrys var. Alaschanicum)和塔落岩黄芪(Hedysaruw laeve)只分布在一些特殊的山地生境中,其中塔落岩黄芪是优等饲用植物,家畜喜食其嫩枝叶、花序和果枝。  塔落岩黄芪 Hedysaruw laeve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地方特有种的分布范围更加狭窄,例如热河芦苇(Phragmites jeholensis)只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和辽宁部分湿生地区,而多花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var. pluriflorum)只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西乌珠穆沁旗迪彦庙地区。  热河芦苇 Phragmites jeholensis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多花冰草 Agropyron cristatum var. pluriflorum 中国牧草植物资源主要在种质库和资源圃以种子和植株的形式保存。种子库有全国畜牧总站国家草种质资源库(北京),对全国及引进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中期库(呼和浩特),主要对全国温带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国家热带牧草种质备份库(海南儋州),主要对全国热带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保存。经过近半个世纪全国性收集考察,截止到2016年底,入库保存的野外考察搜集资源达107科692属2,105种,共计44,668份,全国征集资源达21科119属231种3,617份,国外引进资源达7科40属441种17,575份,种子和植株的保存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柠条锦鸡儿 Caragana korshinskii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有斑百合 Lilium concolor Salisb. var.Pulchellum  麻叶荨麻 Urtica cannabina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建立的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主要进行牧草植物植株的保存,牧草圃面积4.27公顷,共保存牧草资源596份,其中野生种368份,分属7科45属110种,其中禾本科24属83种370份,豆科15属21种40份,其余为杂类科。 珍稀的牧草植物是国家农牧业保护和利用的重要种质资源,应遵循“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以实现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中国植物保护战略 2008年在《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框架下,中国发布了首个《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10-2020)》,实施中国植物保护计划。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位院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二十六位植物科研领域科学家,对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11-2020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已在2019年提前完成了75%的主要战略目标,剩余目标将在2020年完成。中国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得到良好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有力修复,一些重点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21-2030) 图片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2020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超级年”,中国将于10月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今年生物多样性主题将被置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前列,这将为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应对全球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挑战。(新闻来源: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