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机构

彝药研究与稀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4日     作者:lxy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一、科研团队基本情况

  彝药研究与稀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团队成立于2012年,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团队基本成员情况如下。

  陶明,男,硕士,化学教授,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以来长期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了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凉山彝药活性成分研究》,该项目获得凉山州2008~200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正在主持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彝药“毒清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凉山州科技局项目《凉山特有彝药活性成分提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有两篇被SCI收录,十三篇为中文核心期刊。主编出版了教材《分析化学实验》和专著《金属络合物催化不对称加氢反应》;教材《分析化学实验》被评为2008年西昌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

  刘洪,男,硕士,化学教授,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稀土、钒钛材料的开发研究,先后主持了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科研基金共3项,四川省环保厅科研项目1项,西昌学院自然科学项目1项。发表论文19篇,其中核心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各一本。

  江文世,男,硕士,化学教授,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主要从事稀土化学理论以及分子化学研究。主持省级以上课题2项,西昌学院课题1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核心7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

  马金华,男,硕士,生物学教授,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1989年07月毕业于 四川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原专业本科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毕业以来长期从事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了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彝族传统咽炎特效药土牛漆有效成分分析与提取研究》,参研的《凉山彝药活性成分研究》获得凉山州2008~200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共发表科研论文十三余篇,八篇为中文核心期刊。参编出版了教材和专著《农业生态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现代生物工程与技术概论》,《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实验》被评为2008年西昌学院优秀教材二等奖;

  杨勇勋:男,在读博士,药师,执业药师。1993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7月至2007年8月在西昌制药厂(后改制为四川西昌杨天制药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化验员、质检科科长、质量检验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等职,从事药品检验、质量管理与药品研发、报批等工作,参与研制了二个四类新药《万应胶囊》与《消咳喘胶囊》、一个地标升国标品种《金鹃咳喘停口服液》。正在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凉山特有药用植物(凉山杜鹃)叶的毒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药物化学硕士学位,获医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化,硕士论文《川射干的化学成分及总异黄酮苷元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研究》,现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二篇。

  罗茜:女,理学硕士,教授。1993年7月至今在西昌学院任教,2010年3月担任实验室中心副主任工作。先后从事过大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理论和相应的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任教以来共发表第一作者的文章13篇,其中核心期刊共4篇;2007年参与编写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一部;2009年副主编《基础化学实验》教材,2007年参与西昌学院院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申报和建设;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共参研省级课题多项,主持院级课题一项;论文获院级科技论文一等奖;“凉山彝药活性成分研究”项目获得凉山州2008-2009年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06年至10年被评为院优秀骨干教师;07、08年被评为优秀教职工;2011年为学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

  张万明,男,硕士,教授。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主要从事物质分析、水资源保护研究。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项、西昌学院课题1项。发表论文30篇,其中核心10篇;主编教材1本。

  蒋中国,男,硕士,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主要从事锌、铜等有色冶金研究。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项,西昌学院课题1项。发表论文5篇,其中核心1篇;参编教材1本。

  朱静平,女,理学硕士,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环境污染处理研究。参研省级以上课题3项,主持西昌学院课题1项。发表论文5篇。

  二、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年以来团队成员主要进行了下列各项研究工作:

  (一)、彝药研究方面:

  1、选定了利用微波消解样品,然后再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作为测定衣木锁石、小过路黄、飞蛾、毒清药、瓦布友中的钙、镁、铁、锌、铜、锰含量的方法,确定了最佳试剂配比、试剂用量、微波消解条件、原子吸收法测定条件等测定参数,并在最佳条件下测定了这几种彝药中的钙、镁、铁、锌、铜、锰含量,

  钙、镁、铁、锌、铜、锰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中草药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对其药效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微量元素的测定是彝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初步分析了衣木锁石、苦荞粉、飞蛾叶、飞蛾茎、小过路黄、毒清药、瓦布友等中有机活性成分。

  天然药物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在于所含的活性成分。我们利用多种化学试验方法对这几种彝族药中的有机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确定了这几种药物中含有的有机活性成分。

  3、对彝药材牛口刺、一口血、翻白草、毒清药、小过路黄、川牛膝等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为这几种药材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方法。

  4、对苦荞麦粉中的生物碱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稀酸提取、正丁醇萃取除去杂质、碱化沉淀过滤再除杂质、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从200 g苦荞麦粉中提取了500 mg生物碱,用四种生物碱特征反应指示剂依次检验,均有明显的特征反应现象,说明其为生物碱类物质。

  5、参与研制了二个四类新药《万应胶囊》与《消咳喘胶囊》、一个地标升国标品种《金鹃咳喘停口服液》。

  (二)、稀土、钒钛研究方面:

  1、攀西稀土矿物清洁加工方面:攀西稀土主要指冕宁和德昌的稀土资源,它是全国第二大稀土资源,也是世界第三大稀土矿床。我们学校地处攀西,开展稀土矿物清洁加工技术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条件。我们以江西铜业集团方兴稀土有限公司为基地,开展了稀土矿物清洁加工技术研究并得到厂家的认可,在州内处于领先地位。该基地已成为我校化学、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毕业生的就业去处,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稀土高纯化合物的制备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在积极进行专利申报。

  2、稀土发光材料方面:由于很多稀土具有丰富的能级和它们的4f电子的跃迁特性,使稀土发光材料在彩电、显像管、计算机显示器、照明、医学、核物理和辐射场、军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稀土元素Eu掺杂的Ba2Mg Si2O7 发光材料,对其组成表征及光谱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空气中制备该类荧光粉具有积极意义。

  3、稀土尾矿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稀土尾矿中锶等有价元素的综合利用研究,对其中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测试和表征,弄清了矿物成份和存在状态,对锶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化的生产流程。

  团队成员在过去五年中共发表了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两篇被SCI收录。

  三、团队的优势和特色

  本科研团队由12人组成,其中教援4人,副教授3人,讲师(药师)3人,助教2人。本团队具有如下优势和特色:

  1、人员组成结构合理:本团队组成了以中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12人科研队伍,其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配置都非常合理,优势互补。

  2、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团队成员现已承担了省科技厅、教育厅、省环保局、州科技局等部门的相关研究项目十多项,有些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3、团队研究的领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地域优势,如:稀土是全国第二大稀土资源,也是世界第三大稀土矿床。我们学校地处攀西,开展稀土矿物清洁加工技术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条件。而彝药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防病治病的药物,具有显著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区域性;

  4、团队的研究方向可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研究成果也能得到很好、很快的转化利用。我们以江西铜业集团方兴稀土有限公司为基地,开展了稀土矿物清洁加工技术研究并得到厂家的认可,在州内处于领先地位。彝药研究也与凉山州、西昌市彝医药研究所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5、我院具有较为完善的实验条件和较好的实验设备,可支撑研究工作的开展。

  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及目标

  研究方向及内容:

  (一)、彝药研究:

  1、继续对凉山彝药药物的活性成分提取、分离、鉴定,成分等进行研究;

  2、确定彝族药物药效与其活性成分的关系;

  3、建立彝药的指纹图谱(主要是红外图谱和高效液相图谱);

  4、对彝药的元素含量(特别是对其重金属含量)测定进行研究;

  5、对攀西特有的及具有优势的一些植物进行研究,确定它们所含有的有用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垫定基础。

  (二)、稀土、钒钛研究

  1、攀西稀土、钒钛矿物清洁加工技术;

  2、稀土、钒钛功能材料开发;

  3、稀土、钒钛生产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三)三年建设期总目标及预期成果:

  1、与攀西地区产业结合,从事稀土、钒钛资源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

  2、建设期内研发稀土、钒钛功能材料2~3个,力争实现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攀西稀土资源开发与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

  3、从几种彝药中提取出多个纯的活性成分,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结构;

  4、对活性成分与其药物药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争取找到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

  5、完成多种彝药的指纹图谱测定,为建立完整的彝药指纹图谱库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团队要在未来三年内发10~15篇科研论文。完成2~3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申报2~3个新的科研项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北工业园区西昌学院北校区

联系电话:0834-2581983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lxy@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