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
一、基本情况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Soil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于2015年,是四川省专业从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研机构。全所现有工作人员31人,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6名,在职博士后1名,博士4名,硕士19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5名,专业涵盖环境土壤学、环境科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工程、工程地质学、水文水资源、生态学、矿产勘探等专业。截止目前,土壤所共主持和主研3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以及数十项横向课题,累计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专利5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届青年科技奖1次,四川省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1次,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次,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四川省环保科技奖1次,在2018 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SG18)上做报告1次,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上做报告1次。
土壤所重视人才培养,以“突出学科特色、紧扣地方需求、提升创新能力”为宗旨,支持技术人员多次参加场地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土壤修复等行业会议。目前,土壤所在土壤环境科研、规划编制、政策指南制定、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设计等方面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技术团队,可为各级政府、生态环境厅和各级生态环境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坚强的科技决策支撑,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
二、职能简介
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所的职能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政府决策支持,为各级政府、生态环境厅和各级生态环境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污染地块、工矿企业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编制省、市级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规划、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技术指南、管理办法等,致力服务于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研究工作。
二是科技咨询服务,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的科学研究,为工业园区、企业开展污染地块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以及修复的技术咨询服务;进一步为在产园区和企业提供“环保管家”咨询服务,帮助园区和企业掌握和理解最新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办法,为其提供自行监测、监督性监测、环境数据上报和公开、水气土预警体系建设、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等咨询服务;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及相关规划等环境科技咨询服务;开展农村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提供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风险管理、修复治理等技术咨询服务。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研究土壤地下水政策法规,开展全省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建立相关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相应地方标准和技术指南;
2、 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体系研究,定义风险管控的范围,研究风险管控的方法、途径,探索风险管控的实施和评估,包括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资金保障、组织架构建立、源头预防、污染调查、工程和技术阻隔、治理与修复、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绩效评估、目标考核、宣传推广等,建立示范工程,实现成果转化;
3、 深入践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等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农用地污染治理与修复;开展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基于全省大数据分析研究,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和污染地块信息档案;
4、 开展四川省地、市、县、乡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土壤质量状况评估,开展四川省工业园区及废弃矿区的土壤质量状况评估,建立全省重点区域土壤质量状况信息化;
5、 研究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预警体系,探索园区、企业“环保管家”施行模式;
6、 开展工矿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和自行监测,工矿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整改;关停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
7、 污染地块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地块的修复治理或风险管控;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与风险评估,农用地土壤修复治理与风险管控;
8、 生活垃圾填埋场、固废堆场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开发垃圾减量、固废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生物修复技术、工程治理模式,建立填埋场综合整治技术体系;
9、 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研究地下水超采治理技术,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业农村。
北校区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马坪坝学府路1号 | 邮编:610013 | 电话:0834-2580001
南校区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 | 邮编:610103 | 电话:0834-258000
蜀 ICP 备05008540号 Copyright 2003-2016 西昌学院 建议使用IE8.0,1024*860以上浏览